載入中...
正在加載作品詳細資訊
在這個家的餐廳裡,曾經厚重的深色木櫃、玻璃吊燈與清爽現代感的餐椅共處一室,儘管每一件物件都曾經陪伴過生活的重要片刻,卻也在日積月累的混搭中,產生了視覺上的矛盾與情緒上的不安。 設計師並未急著推翻一切,而是選擇「拆解」屋主的日常與偏好,細細釐清每一項家具背後的意義與實際需求。
最終,我們將收納機能完整保留,並重新以現代白色系統櫃取代舊有木櫃,讓空間風格語言得以統一,讓原本突兀的吊燈與家具,得以在明亮清爽的基調中自然融合。 設計,不只是選物與擺設的學問,更是風格的重新定義。
原本的浴室延續了老屋常見的格局形式:浴缸旁以凹槽收納清潔用品,屋主為了因應物品增多,在上方自行加裝木層板儲物,雖暫時解決了收納問題,卻也暗藏風險:木作遇水易膨脹變形、支撐力不足,安全與耐用性皆堪慮。
設計師在不改變既有格局的前提下,透過防水材質的系統櫃設計重建這面牆體。 整合上、中、下三層收納,替代原本開放雜亂的凹槽與自製木架,兼顧實用與美感。 下方延續原凹槽設計,但以防水飾板包覆,變身為泡澡時順手好放的日用品層架;中層設置滑門收納,保留隱私與整潔感;上層則放置大容量補貨品,全面強化收納效率。 從舊屋經驗出發,這次的設計不是從零開始,而是從生活的真實需求中找到重建的方式。
這是一次主動的選擇。 屋主評估實際需求後,決定捨棄使用率低的舊式浴缸,轉而打造一間安全、舒適又多功能的乾溼分離衛浴空間。這個轉變不僅提升了空間效率,也讓日常清潔與照護更有彈性。
淋浴區中設置可折疊防水座椅,無論是年長者使用、幫孩子洗澡,或是單純想坐著放空,都多了一份從容與安全感。 花灑從上方灑落,在玻璃包圍的空間中形成一種小型瀑布的氛圍,也替每一天的洗浴時光保留了一點儀式感。
改造前的洗手台空間,使用的是深色洗臉盆與鏡面收納,這種老式設計在當年也許象徵著穩重與耐用,但放在現代居住環境中,卻顯得沉重、壓迫,甚至難以維護清潔。色調與材質都與現代生活的需求與審美逐漸脫節,讓整體空間失去了呼吸感。
設計師針對這個區域進行風格與機能的同步優化。 以 純白懸浮式浴櫃 取代傳統落地洗臉盆,讓地面易於清潔,也打開了空間感。搭配 一體式鏡櫃,整合收納,擺脫瓶罐雜亂,黑白對比下,洗手台也成為衛浴中最俐落的節奏點。 這不只是換了一組洗臉盆,而是讓日常的洗漱時光,從例行公事變成一種照顧自己的儀式。